話說早期在日本的臺獨組織,自從廖文毅被威廹投降,副主席鄭萬福博士被利誘雙雙回臺後,就逐漸式微。美國方面相對的,有很快速的成長。
蔣介石如何利誘鄭博士呢?鄭是製藥及化工方面的高手,打算回臺好好創業,安安分分地過日子。老蔣告訴他說:你是製藥專家,臺灣目前很多藥品都仰賴進口,很多還是管制進口,回來設廠很有發展潛力。鄭博士就信以為真,變賣日本所有家當、並找一些好朋友來合伙,在高雄郊外的九曲堂開設一家聯福化工公司, 打算專門製造管制進口的六碳糖,供糖尿病患使用。但好景不常,等設廠第一批出貨後,經濟部馬上把六碳糖降低關稅,開放進口,可預見的,不久聯福難逃關門的厄運,不再敖述。
歷史的鐵律,商人絕對是鬥不過政客的。從許文龍到廖文毅、鄭萬福,一個是大財閥,一個是反對運動領袖與學者從商,一一都敗在胡錦濤、蔣介石的手下。
俗語說:「人無照天理,天無照甲子。」公元二千年以後的臺灣政局,商人反而凌駕政府之上,強取豪奪,違反天理。做一個總統,要有所為,也要有所不為。新聞與媒體及八大情治系統要落實掌控,就叫有所為,疏遠財閥就叫有所不為。如王永慶、高清愿、張榮發等等大財閥之所以能致富,大都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「撇步」。阿扁當上總統後,理應漸漸遠離這批人,保持安全距離。這也是身為領袖應有的智慧。原因無他,當面對財閥貪婪的需求,面對他們的強取豪奪時,讓下屬能無所顧忌,公正辨事的揮灑空間。
話說經滑部以下所屬共有三十四個機構,其中一個臺灣機械公司在高雄港區內有一塊十四甲的土地(約四萬坪),地目工業區,時價六十萬一坪。當年有一位吃銅吃鐵的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利用特權,假藉國營事業民營化的高尚動機,以每坪九萬元買進,透過當時吳敦義市長的幫忙,變更地目為商業區及倉儲區,變成時價每坪七十九萬元。可淨賺(79一9)X4萬坪=280億。該中常委真是神通廣大,竟能運用關係,使後來當市長的廷仔竟然能批准、核發建築執照。
阿扁不是苦於36萬貧苦學童午餐約30億沒着落嗎,就要在這類官商勾結「大條的」去挖掘,當初這塊肥肉上下其手的內幕嚴查、徹查,一來可樹立官箴風紀,二來可保証滿載而歸,國庫馬克馬克。
美國之所以安定,國力之所以強大,因政府扮演大廖添丁的角色,使社會資源做合理的支配。中南美或亞非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積弱,政治領袖的無能、政府的無效率,且沒有整體國家走向的觀念,使貧者愈貧,而富者愈富,社會問題自然層出不窮。
阿扁上臺後,政府各部會主管的部署,是以酬庸或人云亦云式的任命,加上各部會的高階文官(司處長級以上)又都屬於國民黨員,抱著看民進黨出糗的心態,至為明顯,冷眼樂見千夫指,迥向新政府。施政方向策略性的錯誤,政務官員無法導正,五年後的今天,後遺症已陸續顯現。譬如當初林信義主導財經,來個積極開放、有效管理的政策。就是錯誤的任命所造成的後果。林先生在蘇州有投資、有押寶、就很難客觀剖折事理,做個亀毛型的士官長是足可勝任,但不宜担當對中國經濟政策的主導與執行者。身為部長,以他的學養,應該了解,經濟上的磁吸理論,政策西進是大黑洞、是死穴。臺灣要往高處找源頭,才是出路,オ是正確的方向。我們無意扮演「事後諸葛」的角色,只是提醒阿扁,若下錯一步棋,可能會滿盤皆輸。(續待)
從廖文毅到許文龍(二)
Posted in 未分類.
rev="post-71" No comments
0 Responses
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,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.